医疗洗消中心整体要求:建筑面积与硬件设施应与社会化服务的规模、性质、任务相适应,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。功能要求:除满足两区、三通道要求外,污染区内应至少设置医用织物接收(分拣)间、洗涤(消毒)间、回收使用后织物的车辆存放间、更衣(缓冲)间等;清洁区内应至少设置烘干间、熨烫与折叠间、修补间、储存/发放间、运送清洁织物的车辆存放间、更衣(缓冲)间及质检室等。同时,有条件的可增设感染性织物回收通道和立的隔离洗涤/消毒间。管理要求:满足人流、物流通道分开设置,并物流由污到洁及其不交叉、不逆行的原则。
其他设计要求给排水设计:包括涉及水源的管路及配套设备,有条件的可设置回用水处理系统;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还有污水处理系统。配电设计:包括强电、弱电的线路及配套设备。蒸汽供应系统设计:尤其是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设有锅炉房及热水供应管道。通风设计:主要包括机械通风系统等,其中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/h,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/h。消防设计:包括防火门、通道、管道、消火栓、感应报警设施。
各类标准从医用织物及器械的洗消场所、物料、水质、设备、功能分区、洗消标准规范、生产流程、监测标准、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和说明,整个行业从生产和运营依照规范进行产业创新升级。
承担对医疗机构对清洗手术硬器械(金属、橡胶、塑胶、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硬质材料制造的手术器械、硬式内镜等)、软器械(可阻水、阻菌、透气的手术衣、手术盖单等,可穿戴、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,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)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、器具、洁净手术衣、手术盖单等物品清洗、消毒、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医疗消毒供应中心。
根据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》的要求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设置有合理的布局,合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,节省人力、物力,提高工作效率,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。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,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,的工作团队,的设备资源,规范的清洗、包装、灭菌的质量监测,的电子质量追溯系统,来加强消毒供应工作各环节的感染管理质量控制,使各使用单位可复用器械和物品的回收、清洗、包装、灭菌、下送工作有序进行,无菌物品和手术器械合格率达到100%。
建立区域性中心同步建立功能强大的质量追溯体系,实行集中化、化、信息化管理。为确保区域内加盟的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质量和数量准确无误,把器械的回收、清洗、检查、包装、灭菌、储存和发放等环节纳入系统管理。在区域系统内设定子功能系统,包括消毒供应的数据库管理、去污区管理、清洁区管理等管理系统。通过发挥系统功能,实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追溯体系。